为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专业、专注、奉献、有为”的研究精神,从2018年开始,每年组织科研“练兵比武”系列活动已经成为中心的一项传统。6月10日上午,中心围绕“发挥交通智库力量、助力‘六个之都’建设”开展第五届科研练兵活动。
是研究能力也是软实力
参加本次练兵活动的3名人员分别是来自战略规划研究所的张俊琳博士、产业政策所研究人员叶立鹏和智能交通所研究人员舒泰。张俊琳博士介绍了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港口航运政策创新研究,叶立鹏分享了对于宁波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路径的探索,舒泰通过对比国内外先进经验,梳理了宁波交通大脑的建设思路。一页页PPT展示的背后,是扎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和丰富的一线调研经验,一大批科研成果正从纸质走向政策文件,新的研究战斗力不断生成。
是交流平台也是“烽火战场”
“宁波双层集装箱在国内外分别属于什么样的水平?”“我市的交通大脑框架为何与省厅在第一阶段有所不同?”“港航政策的突破点体现在哪里?”……中心领导和研究人员对3名演讲者抛出了一个个充满“火药味”的问题,演讲者们也奋力接招,与在场的同事们激烈探讨。“飞花令”般的对答压力之下,现场科研氛围浓厚,研究人员也以学习的真深入,完美展示了逢难亮剑的科研攻坚精神。
是“孵化器”也是“金凤巢”
科研练兵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孵化器”,真正把需求牵引和智力推动联结转起来,助推了一批又一批研究骨干拔节成长,先后有2名博士后人员在此展示阶段性成果。研究人员相继走上练兵台的勇气激励着更多青年干部勇闯科研“无人区”,汇聚起交通智库的新生力量,为宁波交通运输装上思想动力的强大引擎。
中心主任戴东生在点评时指出,研究工作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青年研究人员应该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精研究、善总结、能汇报”,把研究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来,在互相切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使最终成果有更强的制度创新、更高的全局统筹和更大的辐射效应。
变革未有穷期,创新正当其时。本次科研练兵圆满结束,但中心的科研之路永不止步,研究队伍将继续奋楫前行,力争取得更多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