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场中国涉海领域最顶尖的主题论坛——中国航海日论坛将要在宁波举行。
7月7日,作为中国航海日期间12项群众活动之一,“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第一位女性驾驶员谢洁瑛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宁波听众带来了她的极地航行故事。
主讲人简介
谢洁瑛,上海海事大学航海系教师,2004年作为航海系录取的第一届女生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同年保送进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习并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回到航海系船舶管理教研室任职,主要从事海事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多次赴教学实习船“育锋”轮担任教官,参与学生的海上实践和学习的指导工作。2009年9月,作为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第一位女性船舶驾驶员加入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一船三站,历时196天,圆满完成考察任务。2010年7月,参加第四次中国北极科学考查,南北横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抵达当时“雪龙”号最北航行纬度—88度26分。2012年赴世界海事大学(瑞典,马尔默)攻读海事安全与环境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谢洁瑛讲座现场。
天一讲堂座无虚席
这场题为《勇闯南北天堑》的讲座,吸引了宁波各个年龄层的听众,其中有不少青年少年朋友。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主办方不得不两次临时加座。
主讲内容
我们为什么去南极?
围绕这个话题,谢洁瑛从大航海时代,库克船长的南极探险展开,讲述了19世纪以前,商人们因为追逐商业利益而探索南极。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大家不断往南极大陆进发,进入20世纪初叶,人们对南极大陆有了探险的欲望。各国纷纷在南极大陆上建立属于自己国家的科考站。
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察在1985年建立,就是大家熟悉的长城站。目前,中国在南极已经建立了5个科考站。
除了长城站,还有中山站、昆仑站、新建的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
谢洁瑛对每一个中国的科考站进行了详尽介绍。
讲座上,谢洁瑛介绍了自己的南极的生活,除了和企鹅在一起的有趣经历,还有在极地生活,如何通过钓鱼、种豆苗,做豆腐等方式,补充必要的营养。还说到了各种地级生物,企鹅、海豹,各种有意思的动物,和它们近距离接触的感受。
在她看来,可以看到极光和银河的南极,就是她心目中的“星辰大海”!
在“雪龙号”上,她的岗位经常是站在舵手后面的人,主要任务就是给命令。
在过赤道时,经常进行纪念活动,比如拔河。这似乎成了两个半球之间的角逐!雪龙号还有属于自己的自己的邮局和邮编。
当“雪龙号”在极地靠自身重量破冰前行时,谢洁瑛和船上所有队员们一样,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震撼,这是种人类与自然的搏战!体现了人类的自强不息!
科学家在昆仑站工作20天,时间成本是非常高。他们要在南极取冰,能够了解几百万年前大气的环境,切成薄片,标注年份,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科学研究,还有一些天文观测。
这样的科学研究,为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积蓄力量。
虽然,科研活动是十分紧张的,大家也都很疲劳,但每当极光出现的时,大家都会很兴奋,会纷纷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极地科考,对人类研究自然、环境以及地球变化,十分重要。
她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参与到航海中:现代化的船舶驾驶女生也一样可以胜任,同时有些女生平衡性也要更好一些,也很适合航行。
在回答听众提问时,谢洁瑛给有兴趣去南极旅行的人们提了一些个人的建议,也回答了如何成为一名极地科考队员。
说到极地航海,谢洁瑛说:“雪龙号”上没有女人,只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