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 当前位置:
    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之江北探索
  • 阅读:22
  • 时间:2018-03-28
  • 发布: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市港口管理局)
  • 时间,总能书写出最动听的故事。行驶在江北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道路两旁是绿意盎然的风景、穿梭而过的是游人的笑脸,这些故事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印证在江北的现实注脚。近年来,江北按照全省创建万里美丽经济走廊的工程部署,围绕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四种主题并结合特色亮点进行精心编制,体现“一走廊一主题、一走廊一特色”。今天,让我们走进江北,去领略生态交通的魅力,感受这背后的探索历程。

    理念篇

    扬起绿色丝带

    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沿着山势不断向里延伸,路两旁是漫山种植的红豆杉林、竹林,绕过毛力水库,一转弯,远方绿意盎然的山林中隐隐现出几幢房子,那便是位于慈城镇东北部的毛岙村。

    谈起这条柏油马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毛岙村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一条通村公路彻底改变了村民出售山货主要靠肩挑背扛的过往历史。

    十几年前,进村的道路还是一条黄泥小路,路况差,毛岙村村民只能徒步将毛竹一根根背出村子,费工费力收入却很低。如今,路造好了,村里人把毛竹等源源不断地运下山,经济效益直线上升。

    因为进山方便了,这里优美的山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附近区县(市)的人们就会选择来此地休憩养生,加之如今,村民纷纷搞起了休闲旅游业,办起了农家乐与民宿。“到了周末,自驾游客络绎不绝,这直接促使着我们建设停车场、休闲娱乐区,整理村容村貌和卫生死角,花力气把乡村旅游搞上去。”该村村干部介绍说。

    毛岙村的巨大变化,只是我区近些年来打造精品路网建设、全域景区化的一个缩影。正是农村公路的建设,让一个个偏僻山村走上了一条农村迅速发展、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据了解,从2004年底起,我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建设目标,至2008年,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目标。

    通过不断完善农村路网,实现了全区农村通行能力的极大提升。区住建局(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04年完成“村村通”公路工程后,2006年,我区又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我区共建成农村联网公路278公里。

    数字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创新打造‘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向功能型、舒适型的方向发展。”区公路段负责人语气坚定地说。这些年来,江北交通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实现从“重建设到建管养运并举”、从“重投入到重效益品质”的转变,进一步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制定我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了农村精品示范路建设。

    步入新时代,江北交通再次谋篇布局,紧密结合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和实际因素,创新美丽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串联起“山河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美丽经济要素,打通“绿水青山”转换“金山银山”的畅途。以高标准创建“畅、安、舒、美、绿”的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推进公路美丽转型。



    升级篇

    筑牢美丽根基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是当地百姓们的殷切期望,更是领导班子坚守的标准。

    行驶在江北,青山绿水沿路相伴,微风伴着斜阳,目送着行人欢歌笑语地远去,好似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处处盈满诗意和幸福。清晨时分,走进江北公路养护管理站,一群群身着橙色工作服,手提着清理工具的养护工人们,他们开始奔赴各个路段去保护绿色、升级美丽。

    “道路,不仅要建,更要养。”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江北推出了一系列有力的公路管理养护举措,让广大群众走上了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美丽乡村路。“只有管理养护一体化,幸福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运用网格化的管养方法,切实落实农村公路的养护责任,是我区公路段使出的一个“大招”。区公路段负责辖区内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各涉农街道(镇)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并成立了管理机构,建立了养护机制,明确了养护资金,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使得农村公路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进一步理顺管养体系,通过对政策文件的修改进一步理顺全区农村公路的管养体系,明确各主体的管养责任,规范操作流程,增强执法力度,强化日常考核,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使我区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其中,养护人员是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区不断增加专业的养护人员、加大对机械设备的投入,以及延长路面保洁时间,对大小公路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公路畅洁。同时,完善公路的基础档案,各管养责任单位建立了农村公路的“一路一档”“一桥一档”,并随着农村公路大中修、危桥改建等工程的实施进行动态更新。此外,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善,对全区农村公路桥梁进行健康状况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首先对危险桥梁实施了限载和限行;然后按规定对相关危桥实施改建,使桥梁的结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还在公路管养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采用3S集成技术和移动测绘技术采集道路实景影像,完成了全区农村公路基本信息汇集,建立路面基础信息集成数据库。在农村公路重点区域和特殊路段设置固定视频监控点,并为全部养护巡查车配置了移动监控车载设备和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数字公路平台内设农村公路养护平台,随时通过固定视频监控和养护巡查车的移动监控车载设备了解农村公路路况、养护过程以及养护结果,应用数字公路平台对养护主体进行考核,农村公路养护初步实现智能化。

    同时,为更进一步升级美丽公路,一方面完善管控网络机制,强化养护机制,建立严密的全过程管控模式,不断健全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满足人民群众从基本出行需求到美好生活需求的进阶。

    经济篇

    插上腾飞翅膀

    319省道江北段,串联慈城卫星城、宁波中心城区、慈城膜幻动力小镇、高新产业园区等;压观线打造生态富民走廊,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慈毛线打造自然风情走廊,利用水库、杨梅山、农田,促进交通走廊“融线入景”;鞍前线、民主+荪湖大道打造美丽交通+乡村旅游路线,利用保国寺、荪湖风景区,将公路与山林风光相结合,助力百姓增收致富,促进交通与乡村旅游、乡村经济发展相融合……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根据创建计划,我区对道路的路况及安保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同时进一步提升道路景观绿化、整治了路域环境、完善了公路排水系统,扎实有效推进我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另外,还将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和“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提升道路、绿化、安防工程、排水设施,把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的创建理念,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运营服务全过程,进一步凸显“在景中建路,在路中布景”的效果。

    公路沿线景观全面改善,城乡形象品位显著提升,农村生态旅游和产业经济长足发展、农民收入飞速增长……每个美丽乡村,都在用不同的改变诉说着美丽经济走廊创造的奇迹。

    未来,江北交通还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脱贫攻坚为重点,奋力推进新时代“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同时突出发挥社会民生效益,为美丽公路插上飞翔的翅膀,助力江北经济一路腾飞,为全省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书写“美丽公路·江北探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