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县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资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是宁波乃至浙江的“地标式建筑”。自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十年来,经受了各种挑战与考验,实现了大桥的安全畅通,秉着“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大桥精神,紧紧围绕“四个一流”的经营理念,着力打造“品质大桥、绿色大桥、活力大桥、平安大桥、民生大桥”。
一是坚守一流大桥高标准,着力打造品质大桥。十年来,始终坚守一流大桥高标准,用最好的品质来诠释一流大桥,各项工作成果丰硕,“杭州湾跨海大桥十二五养护工程”获中国公路养护工程奖,该奖项为国内养护工程领域的最高奖;2008-2015年,连续八年荣获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第一名;2017年,获浙江省高速公路桥隧养护抽查全省第一;2014年,获全国长大桥梁巡检与抽查第一;2011年,获浙江省“十一五”养护管理先进单位;2014-2016年,连续三年荣获宁波市高速公路“好路杯”考核金奖。大桥设施设备齐全完好,无一起结构性毁损事件,连续9年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为一类。省公路局于2016年、2017年对全桥路况质量进行检测,PQI指数分别为94.5和9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构建两岸通道的快速路,着力打造绿色大桥。跨海大桥优化了区域内的公路网络,促进了区域港口的协调发展,缩短了杭州湾两岸各个城市的距离,优化了周边区域的公路网布局,使得各公路的流量分布更趋合理。杭州湾南岸城市至杭州湾北岸城市空间距离平均缩短110公里左右。2008年通车以来,十年间累计通车1.2亿辆次,杭州湾大桥为社会减少能耗成本共计114.57亿元,各种车辆运输时间共节约1.4亿小时,已经节约汽油55.25万吨,节约柴油79.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计396.65万吨,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三是架起“长三角”经济圈新通道,着力打造活力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促使宁波港、舟山港、洋山港、南京港、太仓港等十多个港口紧密联系,加快了各个港口的分工和功能调整。宁波与上海的经济关联指数增长了142.2%,舟山与上海的经济关联指数增长了110.4%。杭州湾大桥南岸年均增速为14.66%,北岸年均增速为10.62%。杭州湾大桥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第一、第二产业结构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上升。进出口平均增长率表明,杭州湾大桥直接影响区域平均增长率高于间接影响区域,其中北岸增长率高于南岸增长率。大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打破了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城乡行政区划局限,加深大桥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优化大桥周边区域的产业布局,促进了海盐东开发区、平湖新城、杭州湾新区以及慈溪周巷工业园区等重要区块发展,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
四是筑牢安全管理的防火墙,着力打造平安大桥。十年里,大桥始终坚持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武装大桥、保护大桥,建立起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高效的运管安全防控天网。大桥以“联勤联动”为核心,建立健全“1+22”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所有灾害气候、反恐安保、交通事故、结构毁损等事件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配备应急物资,推行联勤单位考核、监控队伍建设、非预设的实战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能。2010年以来,持续对大桥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桥面监控全覆盖。监控电子巡逻主动发现率由2009年的55.8%上升到2017年的92.18%,成功抵御历年台风、冰雪、浓雾等恶劣天气,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金砖五国峰会、国际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事件活动下的安全保畅工作。
五是秉持为民服务的大宗旨,着力打造民生大桥。十年来,跨海大桥促进两岸旅游业蓬勃发展。聚集常住人口增长率为2.74%,高于间接影响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的2.16%,大桥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区小窗口托起大民生,大桥南、北服务区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不断提升服务品质,2012-2013年,南、北岸服务区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三星、四星级文明服务区;2015年,北岸服务区获首批“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南岸服务区获浙江省“最美示范窗口”称号,成为浙江省首个且唯一的五星级文明服务区;2017年,南、北服务区双双获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全省“最美服务区”,北服成功创建、南服继续保持省“五星级文明服务区”。如今的大桥服务区,是司乘人员旅途疲惫时的休憩驿站,也是杭州湾大桥对外展示美好形象的窗口。